单位简介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简介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成立于19798月,是我国成立较早的从事小麦学科研究的专业科研机构,是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河南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农业部)、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小麦产量-品质协同提升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单位,是河南省小麦研究会的理事长单位。  


小麦研究所现有职工39人,其中在编人员28人,编外人员11人。在编人员中科学研究人员2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0人,获博士、硕士学位的16人。研究所设有细胞工程育种(大麦育种)、栽培、化控、品种利用、成果转化与应用、小麦营养品质、秸秆综合利用研究室等7个专业研究室和办公室、财务科、知识产权管理科、实验室管理科、基地管理科5个管理科室。


“十五”以来,小麦研究所承担了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100多项,课题经费达到3.5亿元以上,承担有国家“863”计划、“973”计划、“948”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以及省级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省重大科技攻关”、“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省杰出人才青年基金”、“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等。


“九五”以来,共获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32项,其中第一主持完成国家级成果(发明)奖7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6项,出版学科专著18部,发表论文340多篇,其中SCI论文40篇。其中“优质强筋早熟多抗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和“大面积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豫麦13号”分获2004年度和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黄淮地区小麦生育后期灾害性天气危害机理和防灾栽培技术”、“优质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郑麦366的选育及应用”和“郑麦7698”分获19972014年度和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弱筋高产型国审小麦新品种国审郑麦004的选育及其产业化”、“河南省小麦种质资源研究、创新与利用”、“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郑麦379的选育及应用”分别荣获200820102021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小麦研究所是我国较早开展优质小麦育种的单位,并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先后育成豫麦13号、豫麦47号、郑麦9023、郑麦366、郑麦004、太空6号、郑麦7698、郑麦379、郑麦1860、郑麦136、郑麦583、郑麦22等小麦新品种60多个,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30多个,通过国家审定品种20多个。在小麦新品种选育、配套生产技术研发、集成、示范、产业化开发等领域居国内先进水平,推广面积3.8亿多亩,增产93.42亿公斤,新增产值149.47亿元。

    在栽培技术研究方面,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小麦栽培专家,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探索出小麦高、稳、低、优增产技术,防灾应变栽培技术、强筋优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促进了优质小麦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创造出亩产超过700公斤的高产纪录,开展了小麦保护性耕作和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为新品种的推广和节本高效生产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作用。并相继开发出植物生长调节剂“麦健”和“小麦、玉米、棉花种子包衣剂”等产品,对河南省及黄淮海地区小麦生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中,“黄淮地区小麦生育后期灾害性天气危害机理和防灾栽培技术”项目荣获199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2005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为我省乃至黄淮麦区广大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