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首页>新闻中心>共产党员风采
共产党员风采
大白菜与小孢子――记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张晓伟

撰稿:郑宝叶、王志勇

张晓伟博士是我们园艺所的副所长兼蔬菜研究室主任。提到他的名字,可能有许多人不熟悉,但一提到近几年我们河南及周边的山东、湖北、山西、安徽甚至南到贵州,北至辽宁等地种植的新品种大白菜,人们会对此发出由衷的赞叹。是的,张晓伟博士和他的团队含辛茹苦16年研究的“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已经传播了大半个中国且仍然势头不减。2007227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张晓伟博士迈着矫健的步伐登上了高高的领奖台。中央领导亲自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金牌送到张晓伟的手中。此时此刻的张博士眼含激动的泪花,历历往事如过电影般从心头涌起……

 

“怕吃苦就别搞大白菜”

 

张晓伟出生于河南平舆县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靠种菜为生,农业的艰辛和落后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中学时代起他就立志学农,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华中农业大学蔬菜专业,毕业前夕又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硕士学位。1990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郑州市蔬菜所从事大白菜育种工作。从双脚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他思想进步,工作积极,肯吃苦,爱钻研,很快被党支部看中并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为了早日实现入党愿望,他一字不拉地学完了新党章,恭恭敬敬地向党递交了长达3000多字的入党申请书,并在工作生活中努力实现自己的诺言。七月流火,他头戴草帽,挑着粪桶,一趟趟地给刚出土的大白菜施肥;寒冬腊月,他手拿铁锨,腰系草绳,一棵棵地给待收获的大白菜保暖。帮工的菜农不解:堂堂的研究员咋也跟俺们一样锄地挑大粪呢?晓伟笑笑说:“搞研究不光是坐在窗明几净的实验室里,戴着白色的手套,摆弄着精密的仪器,农业科研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光靠看书本,打微机,不下田亲自动手干是绝对育不出好品种的.再说,大白菜育种本身就是个掏力活,怕掏力,怕吃苦就别搞大白菜”。就这样,他心里想着大白菜,手里摸着大白菜,梦里念着大白菜, 一天到晚死不挪窝蹲在试验田里摆弄大白菜,几年工夫,他还真的摆弄出不少名堂来。与大白菜研究取得成效的同时,他的政治觉悟和对党的认识也在与时俱进,199512月,晓伟在鲜红的党旗下进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

更另张晓伟欣喜的是,1996年春他作为我省大白菜研究方面的拔尖人才从郑州蔬菜所调到省农科院继续从事大白菜等蔬菜生物技术育种研究。报到之前,他满怀畅想,他畅想省农科院园艺所蔬菜育种室是承担众多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的农业研究机构,科研条件生活待遇肯定比市地院所要好;他畅想一定要充分利用优越的条件和环境在育种技术上实现新的飞跃。但摆在晓伟面前的现实是:园艺所在省农科院的位置靠后且建所时间不长,办公楼门窗桌椅破旧不堪,实验室设备陈旧老化,许多仪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甚至还有七十年代的。院领导看出了晓伟的心思,赶忙劝他说:“目前咱河南主要是抓粮食,所以投到蔬菜上的经费少,等几年粮食解决了,就该重视蔬菜瓜果了,目前咱还不富裕,不可能一下子就解决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晓伟明白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郑州蔬菜所吃苦,来这里更得吃苦,好在自己是党员吃苦吃惯了。作为党员,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有忘记党章中对党员的8条义务和8条权利,尤其不会忘记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做到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想到此,他对院领导顺口说出了他经常挂在嘴上的那句话:“怕吃苦就别搞大白菜,不吃苦啥事也干不成!”

是的,张晓伟多年来硬是凭着坚强的党性观念和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象纤夫一样在艰难崎岖的路上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当他的“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横空出世后,国内外同行来试验室参观对他的评价是:“三流的设备,二流的条件,一流的技术,怎就一个佩服了得!”

 

“小孢子比你孩子还金贵”

 

真是六月天,小孩脸说变就变。这不,刚才还是晚霞似火,眨眼间就是雷鸣电闪。要下大雨了,张晓伟把饭碗一丢,抓起一把雨伞就往外跑。媳妇以为他是去学校接孩子,追出来递给他一件雨衣说:“一把伞罩不住恁爷俩,这雨衣给孩子披上。”张晓伟边走边说:“要接孩子你去接,我千辛万苦用小孢子育出的白菜苗,刚栽地里经不起风雨,我得到田里把大棚盖上去。”媳妇一听来气了,“小孢子,小孢子,一天到晚都是小孢子,小孢子是你的命?小孢子比你孩子还金贵”!

媳妇说对了,在张晓伟的人生岁月里,小孢子就是他的命,小孢子的确比他孩子还金贵。说起小孢子,外行们可能有些陌生,张晓伟却说的很通俗,就是和搞试管婴儿差不多,在大白菜花期,选取出优质未成熟的花粉粒(专业术语称此为小孢子),用培养液进行离体培养,然后在试管中长成苗,最终移植长成成株。道理很简单,但干起来却非常难。当初他开始这项研究时,为了寻找最佳小孢子发育时期,他在显微镜下看了无数的样本,仅照片就洗了一大箱,为了提高基因型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率,他做了数千次试验,才使不同材料的成功率稳定在90%以上。他说,虽然这项技术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但却不减少工作量,几年来,他带领课题组每年种植的试验达30-40亩,一年四季试验品种、材料数千份之多。为了加快研究进度,他没有休息过双休日和节假日,没吃过几次应时饭,没睡过几回囫囵觉。课题组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下,也逐步养成了团结拼搏、协同攻关的良好氛围和学术氛围。

张晓伟把小孢子看得金贵的原因还在于,育种对于亲本(用于培育新品种的材料)纯度的要求非常高,在平原地区,两个品种的距离必须超过蜜蜂采花的5公里范围;而在山区,这个距离也在2公里以上。为培育符合要求的新品种,张晓伟经常要到偏僻路远、不通汽车的育种基地工作,一天跑几十里地是家常便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到海拔1000多米的西峡山区基地,都是从最近的通车点下车,步行一个多小时爬上山,然后紧张地工作到太阳落山,接着匆忙下山,等回城的公共汽车。有一次没赶上车,他硬是连夜步行30多里赶回县城。

就是这样,张晓伟经过整整十六载的光景,硬是把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把看似平凡的事业做得不平凡,他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先后育成10多个大白菜新品种,实现了品种改良周期的飞跃,从原来研究一个品种需要十几年的周期缩短到6年左右。“十五”以来,他有7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或鉴定,3个通过省级审定,大大改变了我省大白菜品种单一的局面。权威专家评定该成果是细胞工程运用于育种实践的成功范例。在这方面,虽然日本人发了第一篇文章,但率先建立技术体系,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的是我们中国,是我们河南农科院的张晓伟和他的团队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的心时时刻刻都在中国”

 

张晓伟采用游离小孢子培育大白菜品种的技术获得成功后,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并在花椰菜、甘蓝等蔬菜上应用成功。他创建的遗传图群体,已为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和荷兰、加拿大一些大学所共享。
  就在此时,日本三重县一科研机构也采用此技术培育油菜新品种,但做了两年多却进展不大,便把希望寄托到应邀到这里访问的张晓伟身上。在二十多天的时间内,张晓伟每天从清晨连续工作到深夜,做了2000多个实验试管,平均每个试管出苗8.5棵,比日本同行高出17倍。此前对此技术持怀疑态度的日本人由衷地伸出了大拇指,并想用重金挽留他长期在日本工作。

对此,张晓伟并没有立即答复。晚上,他躺在床上望着窗前的明月光想起了可爱的家乡,他想起他10岁那年老家驻马店发大水,房倒屋塌,负责生产队种菜的老爹,看着刚刚出土的12亩白菜苗霎时间被洪水冲光,丢了命似的坐在地头抱头大哭。后来是党和政府派来子弟兵用冲锋舟把他们救出来并帮他们重建家园……

他想起在老家上中学时,每到秋冬季节,饭碗里不是白菜萝卜,就是萝卜白菜,当时晓伟好奇的问:“老师,能不能春天夏天也能吃萝卜白菜?”“当然能啊,只要你们好好学习科学技术,长大后不仅能发明创造一年四季都能生长的大白菜,而且能研究出比现在更好吃更有营养的新品种大白菜……”

他想起90年代他从大学校门走上工作岗位时,我省的蔬菜产量低,价格高,质量差,而且多数是省外的产品。当地老百姓直呼吃菜难,买菜贵,市场上啥时侯能买到咱们本地产的优质价廉的好菜呀……

他想起临来日本考察之前院领导的那席话:祖国派你出国考察是对你的信任,是让你学到更多的本领回来后更好的报效祖国。你的出国证上虽然只填写了研究员身份,但你千万别忘了你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共产党员……

对,我是研究员,我也是共产党员,想想几十年我张晓伟一路走来,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培育,如果没有父老乡亲的哺育呵护,我张晓伟“一员”也没有!就这样,他婉言拒绝了日本人的要求,找到日方有关人士说:“真诚的谢谢您们的热情款待和盛情挽留,我是一个中国人,20多天来尽管我身在日本,但我的心时时刻刻都在中国,为此,我还是决意要回我的祖国!”

 

“让更多的菜农增收才是我要的最高奖”

几年来,张晓伟在蔬菜育种方面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他主持完成的“反季节大白菜新品种豫早1号、豫园50的选育及应用”获2005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细胞工程育成大白菜新品种豫白菜7号、11号”获得1999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另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4项。2006年被评为“红旗渠”杯首届河南省群众喜爱的优秀农业专家;河南省“555”人才专家;2007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获得河南省优秀专家称号;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等。

面对纷至而来的各种奖项,晓伟看的很淡说:“这奖那奖,让更多的菜农增收才是我要的最高奖。”目前,张晓伟所培育的品种在全省的大白菜品种中有2/3,在我省农民种植的春季和夏季品种中各占50%左右,在秋播品种中占到60%~70%。各品种均比原对照品种增产10%~30%,病害流行年份增产幅度高达50%以上。并在全国其它省地推广面积达到534.9万亩,累计增产32亿公斤,新增产值12.1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去年11月28日提交农业厅的一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年度报告,真实地记录了这些新品种给农民群众带来的好处:他培育的豫新60早秋播品种在安阳市的北关区、龙安区、文峰区大面积推广后,取得了亩均效益3500多元的好收成。北关区周家营村的农民大面积推广豫新60品种后,平均每亩收入3500多元,而赵平安试种了1亩的豫新60反季节大白菜新品种,每公斤市场售价1.6元,收入高达3700元。
    
科学的道路上永无止境,成功的面前张晓伟并没有止步,最近,他在大白菜成功的基础上,又将该技术借鉴应用于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和茄果类蔬菜作物的纯系亲本材料的创新上,为蔬菜育种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技术平台,更进一步拓宽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谈到下一步的工作时,担任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张晓伟满怀信心地说:“下一步他要在全国建立一个‘大白菜核心种质库’,现在已经有1万多份大白菜材料,这将提高大白菜研究的代表性,节约研究成本,更好地提高育种效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衷心祝愿我们的张晓伟和他的“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越做越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