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 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 河南日报(农村版) 》 ;2024年09月10日 第 08 版,乡村振兴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黄保 孔维威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现状

据河南省食用菌协会统计,2023年河南省各类食用菌鲜菇产量630.08万吨,同比增长4.59%,产值474.12亿元,同比增长9.52%。香菇鲜菇产量430.8万吨,较2022年的406.7万吨增长24.1万吨,占总产量的68.39%。平菇鲜菇产量91.4万吨,较2022年的87.4万吨增长4.5%。双孢蘑菇、草菇等品种生产规模和产量略有增长。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等品种的工厂化生产规模稍微下降。羊肚菌品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生产规模快速扩大。其他小宗品种如大球盖菇、黑皮鸡枞菌、灰树花、金耳、竹荪等品种发展规模稳步扩大。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的正式成立,打破了食用菌产业大省没有省级专业科研机构的僵局,省市县三级食用菌学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省财政厅、省科学技术厅、省农业农村厅等主管部门对食用菌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河南省第一次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初步理清了河南省栽培类种质资源的现实利用情况,基本摸清了河南省主要区域野生食用菌的分布状况和生态习性,《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报告》正式出版发行。

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3年11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河南省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豫农文(2023)466号),标志着河南省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部分省辖市和主产县相继出台支持食用菌产业区域发展的政策和办法,这些政策已经并继续发挥着良好的推进作用。

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各地加大招商引资,一批大型食用菌企业建成投产,现代化生产方式成为产业发展主流,生产效率、劳动效率、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三产融合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加工水平进一步提高。一些大型企业开始关注以食用菌为原料的保健产品、医药产品、化妆类产品等,进军新型加工产品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出口保持良好势头。传统出口产品如干菇、罐头类产品,继续保持稳定格局,成品菌丝体产品出口数量和出口国家数量都在快速增长。食用菌相关装备、设施及配套产品等出口规模也在快速扩大,河南产品、方案、技术、人才等已经在国际食用菌舞台上崭露头角。

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

菌种育繁能力不足。据统计,目前我省已有8个品种通过省级鉴定,20余个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集中在平菇、白灵菇、羊肚菌等品种上,但远远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全省年生产香菇栽培种100万斤以上的菌种厂有16家,年生产20万斤的菌种厂1600家,但缺乏大型领军型企业。

原材料利用不足。我省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丰富,种植食用菌每年利用秸秆量700万吨,利用率不足10%。此外,每年产生200多万吨菌渣,菌渣增值利用不充分。

食用菌生产基础相对薄弱。一是设施水平有待提高。随着高温暴雨大雪等灾害性天气频发,现有生产模式下生产设施水平亟须提高,以应对多发的灾害性天气。二是机械化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冷链烘干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加工率仍较低。主要表现在加工产品占比较低(不足15%),加工能力不足,加工产品多样化不足。

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不足。一是人才培养不足。省内高校缺乏食用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不足。二是现有科研人才偏少,与产业发展不匹配。三是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尤其是育种、资源挖掘与利用等基础研究工作现有经费支持严重不足。

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推行食用菌强省战略,争取产业发展的各类政策。践行大食物观,做好食用菌产业定位,从土地、生态、发展等方面积极争取各类政策支持。

努力构建适应产业发展的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做好政产学研一体化,发挥各自优势,引育结合,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队伍,夯实创新基础。

强化食用菌种业创新和管理,筑牢产业发展基础。鼓励企业、科研单位投身食用菌育种及菌种繁育,加快育种技术和手段创新,支持突破性品种选育及优良菌种繁育,创新种业管理机制。

提高产业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食用菌生产设施和设备水平,引导分散生产向专业化分工转变,完善各方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完整产业链,降低产业经营风险,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促进产品加工。做好市场需求的调研,开发适销对路的加工产品,加大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挖掘消费潜力。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弘扬食用菌文化,引导食用菌餐饮消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