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首页>新闻中心>最新信息
最新信息
发挥大型草食畜牧业独特优势 推动种养循环高质量发展

       在农业发展的广阔天地中,草食畜牧业以其独特的生态优势和经济潜力,正逐步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大型草食畜牧业特别是肉牛产业的独特优势,促进种养循环的高质量发展,对实现农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意义重大。

  草食畜牧业的资源优势与生态价值

  草食动物,如牛、羊等,拥有特殊的消化系统,可以将农作物秸秆、牧草、枯枝落叶等粗饲料资源进行消化吸收利用,进而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优质肉、奶产品。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年秸秆资源总量高达7500万吨,其中主要为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大豆、油菜等秸秆,这为发展草食畜牧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合理利用这些秸秆资源,不仅能够解决其直接还田或燃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还能有效缓解养殖业对精饲料资源的依赖,降低养殖成本。

  同时,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还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以肉牛为例,每头育肥牛每年可消耗干秸秆0.8-2吨,考虑秸秆在贮存、取用、加工、饲喂等环节腐烂发霉、抛洒的损失,按3吨算,以现有秸秆资源量的60%来估算,全省秸秆资源能满足约1900万头牛一年的粗饲料需求,而当前牛饲养量在640万头左右,增量空间大;且在省域范围内,秸秆收集方便,运输半径较短,成本较低,易实现就近消纳利用。因此,发展草食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增量空间和广阔前景。

  另一方面,1头育肥牛,平均每天产生25公斤左右的粪尿,年产鲜牛粪5-9吨,可生产有机肥2-4吨,可还田2-4亩地,减少每亩40公斤化肥施用量;在小麦、玉米两季,用堆沤腐熟牛粪替代20%化肥投入量,小麦、玉米均可实现稳产增效。全省牛养殖业预计每年产生约5900万吨的粪(尿),可以生产有机肥(干基)约2000万吨,若不利用,同样会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些粪污经过处理后,可转化为优质有机肥,用于农田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地力,极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养循环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当前,我国农田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仍然偏高,长期施用化肥不仅易造成土壤板结和结构劣化,而且污染环境,导致粮食减产;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已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将养牛与种田结合起来,解决了秸秆利用的问题,也为培肥地力提供了良好的有机肥源,有效减少农田化肥的投入量,同时也改善了土壤质量,提升了土壤地力,实现资源互补和生态发展。

  面对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团队经过10多年协作攻关,成功研发了“牛粪+秸秆(菌渣)还田种养循环关键技术”。该技术不仅实现了粪污和秸秆资源的就近就地利用,还大幅降低了化肥施用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小麦、玉米等作物的化肥使用量可减少15%-25%,同时增产5%-9%,养牛成本也降低了10%以上。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种养循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发展草食畜牧业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益,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肉牛养殖规模的扩大,将直接带动养殖户数量和就业岗位的增加。据估算,河南省肉牛养殖业未来增量空间可达1300万头,这将新增养殖户约26万家,直接新增就业人员52万-78万人,新增产业年产值超1000亿元。此外,肉牛养殖业的发展还将促进上下游关联产业的繁荣,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应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宣传引导,推动种养循环模式在更广泛的地域和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绿色、高效、和谐的现代农业体系贡献力量。(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 聂胜委 闫祥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