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日,第03版
良种一粒重千钧(坚决打赢 “三夏”生产攻坚战)
——“从‘三夏’新质生产力看河南农业强省建设”系列观察之二
□本报记者 赵春喜 见习记者 刘一洁
沃野流金,农机驰骋,麦香氤氲。“中原粮仓”正收获金黄的喜悦,播种秋实的希望。
河南是全国小麦主产区,无论小麦种植面积,还是单产、总产,均居全国第一。“傲娇”的背后,“良种”是关键密码。
“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河南蹄疾步稳。
数据显示,去年河南有12个品种入选全国主导品种,成为入选最多的省份。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年产小麦种子36亿斤、约占全国的38%;玉米、花生、芝麻等育种水平也在全国保持领先优势。
让中国种业用上更多更好的“河南芯”
位于中原农谷的省农科院小麦试验基地,微风吹拂,金波荡漾,一块块田地中矗立的品种标记牌格外醒目。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小麦丰优育种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雷振生,向记者一一介绍不同品种的小麦,如数家珍。
“一把尺子一杆秤”“牙咬眼瞪鼻子闻”,这是20世纪80年代,雷振生刚从事小麦育种工作时的情景。当时科研条件非常简陋,采用的是“原始手段”进行表型观察。
如今则大不同。技术手段天翻地覆,进入仪器精准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阶段,向分子育种阶段迈进。
在国际上率先研发出一系列麦谷蛋白亚基分子标记并用于辅助育种,提高了优质品种选育效率;首次发现DNA甲基化调控小麦面筋品质,开辟优质小麦育种新途径……
雷振生和团队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取得了一项项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这背后是河南一代代小麦育种人的艰辛付出与执着探索。
如今,河南小麦育种水平全国领先,从事小麦育种的团队和个人有200多个,创制出一批适应生产和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新种质,被育种单位广泛应用。在小麦品种培育上形成了“郑麦”“周麦”“百农”等品种群,涌现出一批种植面积在黄淮海乃至全国多年稳居第一位的大品种、好品种。
去年,全国小麦新品种国审,河南品种通过国审占比23.85%,居全国首位。全国推广面积前10位的小麦品种中,河南培育的小麦品种占5个,育成大面积应用的品种数目居全国首位。
随着河南小麦良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河南小麦育种人和育种水平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良法赋能良种,小麦高产优质绿色高效
良种还需配良法,好的品种加上科学的种植技术,才能发挥出最大优势。
永城市苗桥镇小麦优质高产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麦浪涌动,即将收获。
这方示范田种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团队培育的郑麦1860。
“通过近期田间调查,预计亩产可达1400斤。”基地负责人、永城市益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经理陈坤说。
郑麦1860是由许为钢团队育成的优质中强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性能突出,适合制作优质面条、馒头等,被农业农村部质量鉴定评为优质面条品种。
“好品种的高产优质特性能否得以充分实现,种植管理的技术集成示范应用也很重要。”许为钢团队成员介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高产栽培岗位专家、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李向东介绍,这片田地采用的技术要点主要有:小麦量质协同提升绿色高效栽培调控技术、苗情无人机遥感检测与精量追肥技术、病虫草害绿色精准防控技术。
科学的管理手段,先进的技术集成示范应用,提高了生产的精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保障了小麦生产的高产优质,带动了小麦生产的绿色高效,受到越来越多经营主体的欢迎,正在田间被广泛应用。
据了解,由我省研发集成的“优质小麦全环节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实现了节本增效5%以上,连续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粮油生产主推技术;“小麦规范化耕作播种技术”集成高产优质品种选用、秸秆还田、种子和土壤处理等多个环节技术,实现了小麦环境友好、持续丰产和提质增效目的;“小麦量—质协同提升高效绿色栽培调控技术”,通过“优质品种利用+定向优化调控+绿色高效过程”等技术措施,综合生产效率提升15%,节本增效12%以上。
“金种子”种出一条增值链
遂平县和兴镇大刘庄村麦田里,大型联合收割机往返穿梭。地头,运粮车装满金黄的麦粒,直接驶向当地的克明面业生产基地。这块高标准农田有2000多亩,种的是郑麦1860、郑麦136。刘国富是这块地的经营者。
“根据测算,1亩地能打1300—1400斤。”笑意写在刘国富脸上。因为是专用小麦,直供当地克明面业,用于中高端挂面生产,每斤要比普通小麦高一角钱。
“老乡愿意种,我们愿意用。”克明面业经理葛胜修说。早在2017年,克明面业就开始推广优质小麦订单化种植模式,专种、专管、专收、专用,从最初的3500亩发展到如今的10万亩,本地优质小麦原料供应越来越稳定。
我省优质小麦发展迅速,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总面积居全国首位,以优质强筋、优质中强筋、优质弱筋等为主的专用小麦品种已逐步成为我省主导品种。因势利导,我省探索构建以“龙头加工企业+国有仓储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为核心的优质小麦订单生产模式日渐成熟,优质小麦供应体系逐步完善。
据统计,我省年小麦加工能力为5500万吨左右,小麦粉产量约2700万吨,约占全国小麦粉产量的24%,位居全国第一。2023年全省小麦加工行业入统企业超600家,占全国总数的23.4%。
近年来,随着五得利、克明面业以及山东鲁花等超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的入驻,优化了全省小麦加工企业布局,进一步巩固了我省小麦加工优势地位。这无疑为推动优质小麦“三链同构”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借助科技的力量,从实验室到田间到车间,一粒粒良种不断施展“魔法”,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