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首页>新闻中心>最新信息
最新信息
国家土壤质量新乡观测实验站 守护土壤健康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春风又绿大中原,科技支撑兆丰年。3月11日,在国家土壤质量新乡观测实验站,望着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麦田,黄绍敏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目前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一类苗,墒好、土肥、苗情旺。”

     作为国家土壤质量新乡观测实验站(以下简称“实验站”)站长,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黄绍敏非常关注脚下这片土地能否让农作物“吃饱喝足”,能否让庄稼健康成长。而她领衔的实验站就是从事土壤肥力观测、演变、培育、智慧化提升的国家级观测实验站之一。

     实验站位于河南省北部重点产粮区新乡市平原新区,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于1987年会立项建立,现有30年以上历史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4个,主要进行土壤肥力演变规律与培肥技术、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土壤培肥作用的研究工作,为河南省土壤质量提升及退化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验站立足于土壤学、农学和生态学,以“土壤圈”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土壤-作物-养分”的生态过程,重点研究土壤质量和养分资源对粮食与生态的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协同演变过程,为协调提高土壤质量、资源利用效率和探索生态调控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黄绍敏告诉记者,实验站目前的主要任务是重点观测保证粮食安全的土壤质量要素,逐步实现土壤观测与试验的标准化、规范化、长期化。首先是长期稳定连续观测土壤质量要素,其中包括与土壤质量相关的水、土、气、生4个领域,涉及土壤物理、土壤养分、土壤生物、农业环境等要素的56个指标;其次是观测在轮作模式下粮食作物的产量变化特征指标,其中包括作物产量及构成要素、养分含量、品质等20个指标;第三是长期稳定连续观测农业投入品,包括畜禽粪便、化肥、农药等的用量和特性;第四是建立河南主要土壤类型的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库,每年可开展20万条以上气象、土壤、作物的观测数据,具有5000个土壤及植株样品的分析测试能力。

     实验站获得的长期观测数据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与粮食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近年来,实验站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黄淮地区农田地力提升与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及其应用”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国农田土壤有机质演变规律与综合提升技术”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粮食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获得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验站取得的成绩,为我省实现1300亿斤的粮食生产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推进国家“藏粮于地”战略的生动实践。

                                                                                                                                                                       河南经济报 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张水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