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河南是农业大省,不仅粮食和肉蛋奶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而且农业废弃物资源保有量也很高,年秸秆资源总量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年排放量分别约为7700万吨和16500万吨,其中牛粪资源占畜禽废弃物资源总量的50%左右,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潜力巨大。
据统计,我省有肉牛养殖户(场)近50万家,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场)大约仅有4510家,其余绝大部分群体属于中、小规模养殖户。因此,我省发展“养牛、种田”适度规模化的循环农业具有非常好的群体基础和资源优势,对推进秸秆养畜、优化调整种养结构、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调研发现,发展肉牛养殖业饲养规模过小的不能作为主业,规模过大则需投入大量资金,多数家庭养殖户资金有限。中、小规模(能繁母牛20-50头)养殖户通常以家庭养殖单元为主体,同时管理20-50亩农田,不仅能解决家庭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在养殖环节可以做到人工、饲养、管理成本的“三降”和责任心、犊牛成活率、效益指标的“三升”。适度规模化养殖户的牛群发病率低,犊牛成活率高达95%,甚至少部分达到了100%,普遍高于大规模养殖场。适度规模养殖存栏,不仅能够享受到国家、省市县(区)对母牛养殖的补贴政策,而且能够确保集中精力从事畜牧业,便于积累经验,实现投资目标。正常情况下,种、养殖收益已远超夫妇二人外出务工的总收入。
此外,“‘养牛+种田’模式适度规模化,便于利用作物秸秆等粗饲料资源和消纳养殖业的粪污资源;避免了大规模养殖户粪污资源浪费。在面对突发灾害时,由于实行种养循环,储备有粗饲料、精饲料,可以有效降低不可预见的风险。”河南省肉牛体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岗位专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资环所聂胜委博士介绍。目前,我国农田化肥施用量偏大,不仅污染严重,而且易造成土壤板结;因此,减少化肥施用量和增施有机肥已成为清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循环养殖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接链”化利用,清洁化生产。省肉牛体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岗位团队的研究表明,1头育肥牛年可消耗干秸秆0.8-2吨,折合土地面积2-3亩,年可转化玉米0.8-1.2吨,年产鲜牛粪5-9吨、可生产有机肥2-4吨,可还田2-4亩地,减少40kg/亩化肥施用量;在小麦、玉米两季,用堆沤腐熟牛粪替代20%化肥投入量,小麦、玉米均可实现稳产增效。
循环养殖适度规模化有利于稳定乡村文脉气息,留得住乡愁。不误牛场、种植管理,实现创业梦想。不误子女教育,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误赡养老人。据体系专家对24个肉牛养殖户进行巡访调查,为什么要从事肉牛养殖?25%的养殖户回答“为了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家里老人孩子无人照顾”。在高邑乡归庄村李拴成养牛场,现存栏能繁母牛56头,牛犊22头,流转土地近100亩,初步实现了“养牛+种田”的种养循环生产,把牛粪清理后进行腐熟堆沤,在作物换茬时还田;利用小麦秸秆做粗饲料、玉米全株秸秆做青贮,既解决家里人的就业问题,又降低了搞农业的风险。在马谷田镇屯庄村泌阳县兴城养殖场,现存栏能繁母牛63头,牛犊45头,现有耕地20多亩,解决了就业3人,完全实现了牛粪、秸秆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
在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的组织下,针对前期调研中发现我省肉牛产业适度规模化生产中遇到繁殖力低、适宜品种选择不准、营养管理不科学、疾病防控难、种养循环不畅及产品效益不高等众多问题,自今年5月以来,相继在遂平、郑州、泌阳等地举办了一系列技术培训班,主要围绕“适度规模化养殖中母牛繁殖力提升、适宜品种选择、饲料营养管理、常见多发疾病防治、种养循环链衔接及农产品绿色营销”等方面为广大牛养殖户带来了“全链条式”理论学习和实践交流,通过培训提升了中、小规模养殖户的科学养牛水平和种养循环能力。
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在闫祥洲首席的带领下,以服务牛养殖业发展需求为根本,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发挥体系专家团队的科技优势,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